【区人大常委会先进典型教育】
生命赞歌献岗位光明大爱留人间
——巴中监狱干警汤洪林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
汤洪林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大学文化,四川省渠县人。1980年4月出生,1999年12月参加工作,生前系四川省巴中监狱六监区党支部书记、监区长,三级警督警衔。
汤洪林从警17年,先后担任分队长、管教干事、狱政科副科长、特警队队长、监区长等职务,由于工作成绩突出,其所在单位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,2015年被巴中市授予“青年文明号”,该同志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,荣记个人三等功1次。
一身警服,见证了他不忘初心的绝对忠诚
作为巴中监狱干警的第二代,受父亲的教育和家庭的熏陶,汤洪林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监狱警察,尤其对父亲的那身警服显得格外喜欢,经常偷偷地试穿父亲的警服。直到1999年,他光荣加入了监狱人民警察队伍,骄傲地成为了父亲的同事和“战友”。记得穿上属于自己警服的那天晚上,他竟然激动得哭了。父亲告诉他:“穿上这身警服,就意味着你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要千万次地重复做一件事情,你不但不能觉得它简单枯燥乏味,还必须尽全力把它做好……”
做无愧于警服的人。汤洪林的个儿高,人也帅,他的警服从来都是干干净净、棱角分明。每天上班出门前,他都习惯在镜子面前照一照,认真检查警容风纪,然后向自己敬一个礼,才会出发上班。下班回家后,他会马上脱下警服,恭敬地整理好,然后笔直地挂在衣柜里。这个习惯,让他1岁多的小儿子深受影响。当汤洪林去世以后,他的小儿子但凡看到穿着警服的叔叔,都会“爸爸、爸爸”地叫个不停,他的妻子偷偷拭去眼角的泪花,哽咽地对孩子说:“爸爸去远方出差了,等他有空的时候再回来看你……”。看着他拉着妈妈咿咿呀呀说着只有自己能听懂的话,所有人都心酸地沉默不语。巴中监狱2005年成立升旗仪仗队的时候,汤洪林凭借过硬的素质和良好的形象,光荣地成为了巴中监狱第一代升旗手,在授旗仪式上,汤洪林向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全狱民警,庄严宣誓:“做忠诚卫士,无愧于自己这身警服。”
做敢于献身的人。2014年的一天,四监区两名罪犯在休息时突然发生争执,继而拳脚相加。当时汤洪林正带队巡逻,接到情况报告后,他立刻奋不顾身地冲上去,口头制止罪犯无效后,迅速将高于自己半个头的大块头罪犯制服,其他队员也跟着将另外一名罪犯控制下来。当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大个子“单挑”的时候,他一边擦着受伤的胳膊,一边笑着说:“我是队长,不能拈轻怕重,理应啃最硬的骨头,再者擒贼先擒王,打蛇打七寸,把他制住,才能在最快的时间控制住当时的局面”。2015年凌晨1点左右,3名社会闲散人员酒后路过监狱一大门门口,并扬言要闯进监狱。正在值班的汤洪林听到对讲机呼叫以后,立即带领2名特警队员赶到一大门,严阵以待。经劝说,3名酒闹者不但不离开,还多次做出硬闯的动作。经再三警告无效后,汤洪林一声令下,带领队员果断采取强制措施,制服了3名闹事者。搏斗中,一醉汉猛地一挥肘,将汤洪林的鼻血打了出来,他却不以为然,强忍着酸痛,将闹事者制服。当别人都在关心他伤得重不重时,他却低头看着自己洒上了鲜血的警服,心痛地说:“可惜这件衬衣,以后再也不能穿了”!
做担当敬业的人。汤洪林作为四川监狱两个“五年三步”的建设者和见证者,深知监狱“二次创业”的艰辛和责任。在他先后负责的特警队和六监区,从来不叫苦叫累,总是想方设法完成监狱党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。他常说:“监狱警察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”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,他干起工作来简直就是在“玩命”,为了工作,他什么都可以放下,就连当初妻子生小孩的时候,也没有顾得上请假回家多照顾。在单位组织的年度体检中,体检日期从去年拖到今年,体检报告也因为工作一推再推,直到去世的时候也没有拿到手。就在
汤洪林走了,他的警服还挂在衣柜里,警衔、领花、警号依然闪闪发光,仿佛在等着他的主人再次穿上,再一次走向工作岗位。
一双鞋子,镌刻了他智勇坚定的光辉足迹
汤洪林有个“外号”叫作“刀哥”。那是因为他经常把“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刀把子”这句话挂在嘴边。在工作中,汤洪林也时时刻刻体现出了他的“刀把子”精神。
他像钉在岗位上的“钉子”。汤洪林担任特警队长时,正值监狱基础建设高峰时期,在重点管控的AB门关口,每天进出的车辆多达40辆次,进出的民工有300人次。除了上下班正常安检和巡逻之外,特警队还要承担着对施工人员、民工、进出车辆的安检和管理,这对特警队员的体力、精力、耐力无疑都是一个极大挑战。
他像舍生忘死的“拼命三郎”。2005年7月晚上,汤洪林奉命追捕一名逃犯。他与2名武警战士,爬坡、下山、淌水、踩泥沟,连夜穿过10多公里的深山密林,按预定计划提前到达蹲守点位。在夜深人困的时候,汤洪林他们一刻也不敢马虎,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。天快亮的时候,突然,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跑过守卡地点,汤洪林一跃而起,大喊一声“追”,撒开长腿就向黑影追去。黑影听见声音,更加慌不择路,一路狂奔,遇坡跳坡,遇坎跳坎,遇石堆踩石堆,遇烂泥趟烂泥。本来以为这样就可以甩脱追捕,可是他哪里想到汤洪林就像他的影子一样跟随其后,猛追不舍。在追出好几百米以后,汤洪林终于在一片水田里抓获了黑影,经现场审问核对,这个不要命的黑影正是那名逃犯。在押解逃犯回去的路上,一名武警战士才发现汤洪林一只脚的鞋掉了,原来他是光着脚板追了一路。在监狱的总结会上,汤洪林笑着说:“光脚板警察肯定不怕穿鞋的逃犯”。至今,他“光着脚板玩命追逃”的故事一直被大家传颂着。
他像永不停转的“陀螺”。汤洪林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,总是闲不下来,工作最重、难度最大的地方常常活跃着他的身影。他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:“今天的工作一定要今天做完,今天的问题一定要今天解决。”2016年,他作为全狱最年轻的监区长到六监区任职,这是一个集中关押全狱老弱病残犯的监区,主要负责全狱罪犯的一日三餐,同时承担着监管区的清洁卫生、环境绿化、水电维修等工作。面对点多、线长、任务重、责任大、说来易、做来难的工作,汤洪林仗着自己年轻有精力,每天根本停不下来,在指挥全监区工作的同时,他还经常亲自带押罪犯。他常说:“为了搞好全狱的保障工作,我们就是跑断腿也值得”。有人曾经帮他计算过,每天他在监区办公室、监舍、配餐中心、绿化带、送餐到各监区、运送垃圾、教育中心、医院、维修场所等15个点来回奔波
在为监狱工作奔波的路上,汤洪林的脚步却突然停了下来,那些为党健康工作60年、陪伴家人慢慢变老的话语言犹在耳,只剩下那双磨得快要断底的鞋,静静地躺家中的鞋柜里,讲述着一段又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。
一把法尺,丈量着他公廉执法的高大形象
有经验的监狱警察都知道,老弱病残罪犯因身体、心理、病理等原因,对他们的监管、教育、医治、劳动管理难度非常大。加上这些罪犯的心理狭窄,特别喜欢斤斤计较,哪个干警对哪个罪犯谈了多少话、盖了多少次被子、考核计了多少分,一清二楚。对此,汤洪林对罪犯公开讲:“天地之间有把法尺,我们监狱警察自有公心,任何金钱利益等等,都无法改变我们执法的清廉和公正。”
执法工作无小事。六监区罪犯从事的劳动工种有10多种,依法公正客观真实地对每个罪犯进行计分考核,是一件重要的执法工作。对此,汤洪林带领监区领导班子成员,认真研究省监狱局和监狱对罪犯的计分考核等规定,结合监区实际,综合民警的建议,最终严密制定了《六监区罪犯计分考核实施细则》,让监区所有罪犯心服口服。2016年的一天,一名罪犯向民警报告,说他向监狱刊物投的一篇稿件没有给加分。这看似一件小事,但是汤洪林告诉监区管教干事:“执法工作无小事,一定要查清楚。”随后,他亲自带着管教干事到处查找稿件源,一一核对,花费一个下午的时间,才找到了这篇原始稿件,并按规定给予了加分奖励。这件事,给监区罪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改造罪犯呕心沥血。汤洪林常说“对罪犯严爱有加,他们改造就会多一点主动。”六监区少数民族罪犯喀某某入狱以来,反改造思想十分突出,一直违规抗改,性格孤僻,不信任他人,加上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,先后多次发生绝食、撞墙“自杀式”行为,成为全狱有名的挂牌攻坚改造“钉子户”。鉴于其危险性和顽固性,监狱特意把他安排在六监区改造。在汤洪林担任六监区监区长以后,立即把该犯作为自己的专管、专教、专控对象。汤洪林集民警智慧,制定了“倾听-沟通-信任-稳定-破壳-转化-巩固”七步方案。在教育、感化、挽救的过程中,汤洪林把喀某某当成自己的“朋友”,主动找他谈心谈话,嘘寒问暖,并在生活上根据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给予适当照顾。历时半年,喀某某渐渐地对汤洪林产生了信任、敬重和依赖。由当初的“危顽犯”变成了现在遵规守纪,主动参加劳动,不再寻死觅活的正常罪犯。当喀某某得知汤洪林去世并向社会捐献眼角膜的消息时,他痛哭流涕,一个劲地说:“汤监区长是一个好人!他是我心中真正的‘卡哈尔曼’(英雄)。我满刑后要留在巴中这个地方,找一份工作,想办法去帮助汤监区长的家人,就像他帮助我那样回报他”!
有一位从六监区刑满释放的徐姓人员,在服刑期间,妻子多次提出分手。该犯因为担心婚姻变故和年老体弱的父母无人照顾,每天总是心事重重、夜不能寐。在得知这一信息后,汤洪林一方面找徐某谈心谈话做安慰疏导工作,一方面多次和徐某的妻子亲自电话沟通交流,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,徐某和他的妻子终于言归于好。当徐某得知汤洪林去世以后,专程从远地赶到巴中见了汤洪林最后一面。“没有汤监区长,就没有我现在这个幸福温暖的家。我会永远记住他!”徐某满含热泪地说。
对待罪犯一视同仁。公正文明是监区罪犯给汤监区长的一致评价。在六监区对汤洪林的追思会上,许多罪犯泪流满面地说“汤监区长每天都是提前半个小时来到监区,下班却走的最晚。汤监区长人很好,对我们什么都关心,吃饭的时候经常叮嘱我们吃饱,干活的时候经常提醒我们多喝水,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帮我们盖被子,该吃药的时候经常提醒我们吃药;我们想家了,汤监区长就安排人去我家拍了视频回来给我看……他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关心我们,他就是我们在监狱的亲人。”两名刑满释放人员得知汤洪林监区长去世,马上赶到殡仪馆看汤洪林最后一眼。在汤洪林遗体告别仪式上,杜某动情地说“汤监区长对所有服刑人员都像亲人一样,我一辈子都会记住他”。
汤洪林去世后,监区很多服刑人员向教导员袁飞报告,希望能得到汤监区长的一张照片,想他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……
一双眼睛,诠释着至高无上的人间大爱
汤洪林是一个始终充满着正能量的人,随时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阳光和温暖,他那一双眼睛,不仅仅散发着正义的光芒,还流传出他无私的爱。在他各式各样的记录本中,有学习笔记、工作笔记、会议笔记、改造笔记、犯情笔记等等。记得最多的是犯情笔记,大多是罪犯的诉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,虽然有些记流水账的样子,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他对事业的无限热爱、对同事的贴心挚爱、对罪犯的倾情关爱、对社会的人间大爱。
大灾面前舍身忘我。汶川地震来袭之时,汤洪林和同事们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,连续5天坚守在监管区,搭帐篷,疏散罪犯,演练,维持秩序。家近在咫尺,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报告回家洗澡换衣服。汤洪林的父亲当时已经查出癌症晚期,他也来不及回家陪伴父亲。后来,市武警支队要进入汶川抗震救灾,缺少驾驶员,他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请缨。进入灾区后,看见老百姓缺衣少食的条件,他一路上满含热泪,把他所有的干粮和水,还有身上的钱和夜间用的一条被子,都送给了老百姓。父亲离开以后,他穿上当年升旗的礼服,一动不动地跪在遗像面前,黯然地说道:“我一直遵照您的教导,竭尽所能去做一名好警察,却忘了,我还是您的儿子……”
解困济难古道热肠。汤洪林是个热心肠的人,眼睛里容不得别人有困难,只要看见别人需要帮助,就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。家在外省的民警想家了,他回家做好饭,把几个异乡的民警带到家里一起聊天;有的干警和妻子闹矛盾了,他找机会组织开展亲子活动,让警嫂们在一起相互劝解。对待同事如此,对待罪犯亲属他也同样如此。2014年,一名罪犯的母亲前来会见,这位老人患有小儿麻痹症,行动困难。汤洪林巡逻执勤时看到这种情况,带领特警队员上前从车上把她抱下来,然后和另一名同事用双手搭成一个椅子,抬着老人进入会见中心。老人不好意思地说“在家里都没享受过这个待遇”。会见时,老人教育儿子,遇到这么好的监狱警官,是你的福气,一定好好改造。会见结束后,汤洪林又和特警队员以同样的方式把老人抬上车。老人紧紧握着汤洪林的手不放,说“你们的爸爸妈妈把你们教育得真好”,汤洪林回答“您能来监狱看望儿子,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”。
点燃生命大爱无疆。2016年10月的一个下午,汤洪林组织支部学习后,他放下手中的笔,对支部党员们说:“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党员,奉献是我们毕生的选择,如果需要,我愿意捐献我的整个身体”。大家都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,没有太在意。没隔几天,汤洪林的妻子在路上碰见监区教导员袁飞,说起汤洪林在家也这么说过,她知道他是认真的,只是心里还觉得那是十分遥远的事情。直到
轻轻地他走了,正如他轻轻地来,穿上他最爱的警服,带着遗憾和不舍,到天堂去给父亲交自己身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答卷,他的眼睛再也看不到父亲慈祥的脸庞,却能强烈地感觉到,父亲抚摸他头顶熠熠生辉的警徽时那份欣慰与满足。
汤洪林是信念坚定、执法为民、敢于担当、清正廉洁的实践者,是忠诚、为民、担当、公正、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,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干警的杰出代表。他用短暂的一生,诠释了对警察事业的无限忠诚,展示了对人生信仰的执着坚守,铸就了平凡英雄的时代警魂,树立了人间大爱的巍巍丰碑。